摘 要:
放射线被普遍用于医疗诊断中,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防止其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本文为了总结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对策,首先分析了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产生害处的生理基础和限制剂量,认为采用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防护、污染控制、定期检查设备、定期体检和饮食防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射线对人体的损害。
关键词:
放射线 线粒体膜 随机效应
近代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用放射设备被普遍应用与各个医疗机构。在放射设备不断被推广的同时,也有部分人群对放射线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实际上,自放射线检查设备被发明以后,其为人类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本文通过参考各类文献,并结合实践经验,讨论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与防护对策。
1放射线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当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会从原子核内放射出具有穿透性的离子束,包括甲种 射线、乙种射线 和丙种射 线。 如果使用不当,则放射线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其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分为两类,即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确定效应指接受的放射线剂量超过一定的阙值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剂量越高则危害越为严重。当人体细胞受到高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时,大部分细胞会失去活力甚至永远丧失基本功能,造成局部损伤或者全身性的严重伤害。确定效应引发的放射线疾病属于急性放射病,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症、白细胞减少、发育迟缓或者皮肤溃疡等。只有处在核武器袭击下,或者从事与核工业相关人员在意外事故下才会导致确定效应。随机效应指由于放射线的照射,导致细胞突变而产生癌变或者遗传细胞变异导致后代畸形或疾病,其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比[1]。
2放射线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生理基础
放射线导致人体细胞变异或者损伤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射线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产生自由基的继发作用。水自由基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使人体内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等造成损伤,使得能量传递等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导致糖链断裂[2]。统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人体内对射线高度敏感的组织包括性腺、 造血淋巴组织、骨髓、胚胎组织和胸腺等。中度敏感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和感觉器官等。
3个体接受放射线的剂量限制
不同人群所接受 的放射线 具有不同 的剂量限 制。 职业性人员在 连续五年 内接受的 有效剂量 不能超过100mSv,一年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50mSv。眼晶体的每 年剂量不 能超过150mSv,皮肤不能 超过500mSv。非职业性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不能超过1mSv。 处于妊娠期的孕妇,下腹部的辐射剂量在余下的妊娠期内不能超过2mSv[3]。
4放射线的防护
由于放射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或普通人,都应该注意对放射线进行防护, 保证身体健康。
4.1防护放射线的目的
全面防止确定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情况,使放射线的接触量在限制剂量以内。属于正当理由的放射线照射应该做到最低剂量。
4.2防护放射线的原则
第一,防护放射线应做到实践的正当化,表明相对于放射线对于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其有可能带来的害处是可以接受的。即不应该限制放射线项目的合理进行。第二,应使放射防护最优化,无论是职业人员还是非职业人 员,都应该保 证将接受 的放射线 剂量最低化。
4.3防护放射线的对策
4.3.1屏蔽保护
放射线设备和放射药品的操作必须在屏蔽的条件下进行,根据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种类,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例如,β射线需要用有机玻璃防护,γ射线需要铅玻璃防护。在选用屏蔽保护材料时,既要考虑到材料的屏蔽功能,又要考虑到物美价廉和操作方便。
4.3.2距离防护
据统计,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则可以使辐射的剂量减少至1/4[4]。因此,操作时应尽量远离放射源。例如,开瓶时采用长杆开瓶器,分装时采用远距离移液管等。
4.3.3时间防护
受辐射的时间越长,则接受的剂量越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到迅速准确地操作和检查,减量减少和放射性元素接触的时间。操作前,要长期进行训练使技术娴熟,情绪稳定。并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做到快捷。
4.3.4污染控制
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应将存放放射性物质的房间与办公室、休息室和资料室等严格分开,采取三区原则,即建立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医护人员在操作设备时,要穿隔离衣,带橡皮手套、口罩、帽子和专用鞋。不能在工作场所吸烟、饮食或者化妆等。一旦发生 放射物污 染,要及时正 确处理,尽量防止污染物扩散。清理放射室时应采用合适的去污剂和去 污方式,必要时可 以采用覆 盖和撤换 的方式。
4.3.5定期检查设备
部分放射性设备可能由于长期未使用或者缺少检查维护而发生 变化,从而对医 护人员或 者患者造 成影响。例如,放射机由于老化而灵敏度有所降低,医生为了获取清晰的照片而加大辐射毫安的剂量,这种操作方式可能影响到医生和患者的健康。定期的检查是不够的,放射室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学会检查设备, 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4.3.6定期进行体检
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定期体检,定期由专业人员检测所接 受的辐射 剂量,从而调整 工作量和 工作岗位。
4.3.7饮食护理
对于经常接触放射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可以通过饮食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射线的危害。应该在日常经常食用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需要大量摄取。海产品、蛋类和绿茶等也可以减轻射线危害。
5总结
总体来看,放射线对社会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放射线的医院放射科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医院放射科的专门规定,防止放射线对自身和患者带来伤害。